由于体型庞大的缘故,鲸尸巫王有着极佳的航行速度,远胜罗德最开始转化出的蛇形尸巫王,即便是比起曾经的鬼龙,速度也丝毫不差,甚至要更胜一筹。
或许是骨骼契合水下移动的关系,如果将鲸尸巫王拿到地面之上,它自然不具有这等功效,这也是罗德选择让其跟在自己身旁的缘故。
转化鲸尸巫王的过程中,罗德曾试着利用传统的转化方式,将其转化为类似鬼龙一般的强大亡灵生物,而非鬼王斗篷转化的一般尸巫王,但由于缺少对应的操控精神,罗德的这一想法最后只能作罢。
利用鬼王斗篷转化出的亡灵生物,罗德能够通过鬼王斗篷将其控制,而不需要精神印记的存在,传统手段转化出的亡灵生物,则无法达成这一点,不想面临亡灵生物失控的下场,罗德只能做出这一选择。
好在由于鲸尸巫王体型庞大的缘故,实力远胜一般的骸骨鱼王,虽然还无法达到泰坦尸巫王的程度,但也算是罗德转化出的尸巫王当中,除了泰坦尸巫王外,最为强大的存在。
尚未接近大群骸骨鱼王的聚集之地,位于圆盘表面的罗德,便注意到远处海面之上的异常景象。
经由骸骨鱼王释放出的死亡之云,早已将这片区域完全笼罩,漆黑的云雾在海面之上弥漫,笼罩着内部的一个庞然大物。
狂乱挥舞的巨大触手,撕裂了黑雾构成的屏障,并卷起滔天的巨浪,吸盘收缩之间,轻易便消灭大量的骸骨鱼王。
尚未接近,罗德便感受到眼前这一生物的难缠程度,这一生物能够毫不畏惧死亡之云的存在,并在其中进行战斗,同样向罗德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精神印记当中传来的信息,探索这片区域的骸骨鱼王,正是在海洋深处,发现的这一庞大生物。
面对主动袭来的骸骨鱼王,眼前的这一生物自然不会客气,利用自身强大的属性,将骸骨鱼王直接绞杀,从而引发了更多的骸骨鱼王到来。
为了更好的与这一生物进行战斗,在罗德的命令之下,骸骨鱼王一路将其引到了海面之上,并不断用死亡之云进行牵制。
无论处在海洋深处还是海面之上,眼前这一巨型生物,皆表现出了良好的战斗能力,环境的变化,没有给其带来任何不适。
普通的死亡之云,丝毫无法对这一生物造成任何伤害,即便来到海面之上,这一情形也没有任何改变。
在罗德看来,如果眼前的这一生物出现在主位面当中,已经能够算作海怪一般的存在,足以威胁一片海域的航线,即便花费再大的代价,都不一定能够将其清理掉。
随着大量骸骨鱼王,都死在巨型海怪挥动的触手之下,罗德自然不会将其轻易放过,这也是自罗德来到水元素位面后,遇到的第一个需要他拿出全部实力的对手。
罗德选择让骸骨鱼王,将这一巨型海怪引至海面,除了是为了更好的观察它的能力外,罗德所具有的一身实力,也能够得以更好发挥。
只见罗德从腰间,抽出了来到水元素位面后,便一直没能使用的泰坦之箭,随着剑柄轻挥,大量剧烈跃动的闪电,向着黑雾当中的生物急速射去。
受到水元素位面本身环境的压制,利用神器释放出的泰坦之箭,比起主位面中的这道法术,外形明显小了一圈,闪电飞行速度显著变慢,只与普通的魔法神箭相等。
闪电击打在黑雾当中冒出的触手之上,发出了剧烈的炸响,也有部分闪电直接击中水面,电能瞬间扩散开来,令整个水面一阵激荡,就连附近的骸骨鱼王,同样受到了波及。
死亡之云在法术的接连作用下,逐渐有了消散的趋势,然而当一切散去,存在于黑雾当中的巨型生物,却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身上不仅没有任何伤势出现,气势反而更加强烈,如同被罗德的举动激怒一般。
一时间,又有大量的触手从海面之下冒出,将周围的大量骸骨鱼王清理干净,并向着鲸尸巫王的位置靠近。
系统日志当中反馈的信息,让罗德意识到,自己所施展出的泰坦之箭,没能对眼前的巨型海怪,造成任何伤害。
对于泰坦之箭的释放,罗德也并非毫无收获,起码通过这一举动能够确定,眼前的巨型海怪,身上具有魔法免疫一类的性质。
能够同时抵抗泰坦之箭与死亡之云的伤害,这已经无法用某种特性来解释,罗德唯一能够想到的原因,便只有魔法免疫的存在。
罗德比较关心的是,存在于它身上的魔法免疫,究竟是其本身的属性,还是因为某些事物所导致。
就拿罗德所知,龙类生物常见的魔法免疫而言,它们能够魔法免疫的原因同样不尽相同。
类似于埃里常见的绿龙与金龙,它们能够免疫魔法的缘故,是因为身上所具有的龙鳞,一旦龙鳞因为物理攻击的缘故受到损害,相应位置也会失去魔法免疫的能力。
正因如此,绿龙与金龙的龙鳞,也成为了制作抗魔装备的常用材料,巨龙不吝将更换下来失去用处的龙鳞,赠与替它们清洁身体的精灵。
而在地下世界当中,所存在的赤龙与黑龙,则是纯粹的抗魔体质,即便失去了龙鳞,魔法免疫的能力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能够抵抗一切袭向它们身体表面的魔法。
同样是具有魔法免疫的生物,产生魔法免疫的原因不同,便注定了与这些生物进行战斗时,需要用到截然不同的战术。
唯一相同的一点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抗魔生物,它们体内对于魔法的抵抗能力几乎没有,如果能够来到它们体内,施展杀伤性的法术,将起到卓越的效果,没有任何生物能够抵挡来自体内的魔法伤害。
望着眼前攻过来的巨型海怪,罗德心中不断思索,它能够具有魔法抵抗的原因,究竟是触手靠外的那一面,充满褶皱的表皮所致,还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