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特约记者

  大家中秋快乐!

  ==

  郑琴的情况却反而是三人中最好的。――在这个方面,许广陵并未特殊照顾。

  大概是长期研习琴艺,她的心很容易静下来,也能专注投入,而在领悟方面也是不错的,另外,人年轻,生命力充足,所有这些,就导致没有太慢的理由。

  但许广陵还在观看,除了那个小法门之外,没有传授她另外的东西。

  如果说养生,那她已经做到了。

  别说现在是住在这个洞天,身处元气灵气充裕的环境,吃的喝的,也都是所谓的“灵食”,就算不住在这里,单靠那已经打通的右手心窍及辅助修持这个右手心窍的小法门,也足以让她气血流通,脏腑充盈。

  所以就单纯地养生来讲,已经足够了。

  而养生之上的层次……

  那不止是修持,更是整个生命的目标。

  许广陵自身且不说,章老先生,陈老先生,两位老人也都是阅遍人世、历尽繁华,才做出生命的选择的。

  大佬也罢,钱绍友也罢,郑琴也罢,在许广陵看来,在这一点上,都是不合格的,至少现在,是这样。所以他也就不会随便引渡什么的,让他们慢慢来吧。

  且行且看。

  伊藤真桐姐妹基本上是一周来一次,然后一次住两到三天,算是无名山中比较特殊的一对客人。

  伊藤真桐的手腕着实是高明的,时至今日,真梨牌的系列化妆用品早已经风靡了整个日本,而且因为货品供应不足的关系,更是备受广大用户的关注。

  在这个基础上,类似于“会员制度”的深度用户捆绑,被她玩得芝麻开花一般。

  而至于天凤牌,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今天的日本,在那些贵女之间,不管是老夫人还是少夫人,又或是未出阁的大小姐,没有一套天凤牌的化妆品,那基本上就是应了那句很烂俗的话。

  OUT了!

  这不止是品牌的力量。

  更准确点说,品牌的力量,大概只占其中一点点的微不足道的分量。

  是那种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这个品牌一下子凤飞九天,并赢得上层消费者一致的认可。

  不,不止是认可。

  而是最强烈的追捧,说是为之而疯狂也不为过,不管其是什么样的身份。

  让许广陵尤其高看一眼伊藤真桐的是,在天凤系列上,她只把握供货的渠道,而至于物品的分配……

  她拉出了一位极有身份的老太太出来。

  然后由那位老太太,组建了一个内部的认可或者说分配协会。

  伊藤真桐的每一步,动作、计划,以至于计划背后的设想,任何一点与之相关的,她都会给许广陵说,一周汇报一次,比大傻和佳公子那两个家伙可是细致和勤快多了。

  在一步步了解伊藤真桐商业手腕的同时,许广陵也确实对她生出了能力上的认可。

  和两位老人谈话之后,和大佬说了关于无名山的一些交待之后,以及和郑琴及伊藤真桐姐妹都分别谈话了一番之后,许广陵下山而去。

  说是下山,其实还是在山中行走。

  许广陵此次下山,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采集其它地方的草木,以供修持之用,无名山周边已经被他犁过一遍了。

  所以,离开无名山后,许广陵开始时的路线,是沿着横断山脉,一路向南。

  他的行踪并不快。

  一天,大概也就是两三百里?

  鉴天镜如一个大镜子,真实地映照着周边近一万米范围内的一切,许广陵不必一处一处搜寻,就可以收集到合用的草木。

  然后,一天中,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收集,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泡澡。――许广陵走到哪里,他的浴池就开到哪里。当然,用过之后,肯定还是恢复原状的。

  而除此之外,许广陵有了大量的空余时间。

  除了看山、看水、看草木,在识域中构建整个横断山脉的山水草木图谱之外,许广陵还去看人。

  这时,他其中的一个身份派上了用场。

  “中国科学院特聘记者”。

  外界有没有这个身份不好说,反正在许广陵让大佬给他安排一些便于行走的身份时,大佬一不做二不休,过了两天后,直接给他拿来了二十个小本子。

  这个身份,便是其中之一。

  没有摄像机,没有录音笔,但当许广陵把这个小本子拿出来的时候,一位五六十岁但已经满脸皱纹不过笑起来很爽朗也很有生命力样子的老者,已经相信了他是一位记者。

  或许都不需要这个小本子,许广陵本人,就挺有说服力的。

  事情的起由,是通过鉴天镜扫描草木的时候,许广陵发现了一位山村的土药师,在半天的时间里,他采药、制药,也给病人用药,还配合针灸。

  这是一个在当地甚是有几分名气的医师,附近的土家民众对他很是信服,有什么伤风病痛的,都会到他这里来。

  下午的时候,病人只剩几个,而且都被他一一诊治完毕的时候,许广陵来到近前,然后自报身份,然后开始很随兴的“采访”。

  老药师开始时是有点拘束的,大概是一辈子都没经历过这种阵仗,另一方面,可能也是许广陵现在的身形气度,对一般人来说可能确实有点冲击力。

  最初只是极泛泛的交谈。

  老大爷你们这个村叫什么名字?

  老大爷您怎么称呼?

  您给人看病,从事这一行有多少年了?

  记者能采访到多少东西,一得看采访者配不配合,另外也得看记者自己,有没有让采访者把东西掏出来的能力。

  许广陵的第一次记者式采访,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非常成功。

  “大爷,您还记不记得,您第一次亲手采的药,是什么药?”

  “哦,记得,是藤钩子。”老大爷说着,脸上露出一抹叫做缅怀的神情,然后爽朗地哈哈一笑,“侬唔会忘滴呢!”

  一般记者采访到这里,估计就会蒙圈了。

  或者问,大爷,什么是藤钩子啊?

  然后老大爷解释,然后转向另一个泛泛的话题。

  但许广陵不是“一般记者”,嗯,他根本就不是记者!

  所以他接下来的话是:“哦,大爷你说的就是藤子上有小勾子,能用来解酒的一种草药?”

  “对对对,勾子,就用那个勾子!”处于拘束问答中的大爷此时简直如同遇到了知音一般,那拘束瞬间便去掉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意想不到的惊喜:“许记者,你还懂药?”

  “侬唔用它解酒的咧,用它治头疼,上火!”

  ==

  感谢“・丶浅笑”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大路朝天☆”的月票捧场。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