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五章 风平浪静

    日落前,沈溪一行顺利抵达南京。

    跟之前一次受到隆重接待不同,这次沈溪来南京没有任何官员和将领出迎,城门处跟寻常一般,人来人往,值守官兵没有任何扰民之举……所有人都达成默契,既然沈溪早就表明态度,不收受礼物,不搞特殊化,那最好就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另外便是此番沈溪来意不明,谁都怕自己成为目标,哪怕清者自清,也担心出来迎接沈溪会被其盯上。

    面对沈溪这样的煞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进城后宋西铭回礼部复命,沈溪则住进秦淮河畔的客栈。

    客栈是熙儿先一步派人包下的,不允许外人进入,后院有专人把守……这里就像沈溪私宅,戒备森严,安全性比官驿高多了。

    “大人,已把客栈内客人妥善安置,给了足够赔偿,最长五天内不会有不相干之人前来打扰。”

    安顿好后,熙儿亲自来跟沈溪奏报。

    客栈内安全由沈溪亲随负责,外围安保措施则由熙儿手下斥候把控,此外城里还有大量密探分布,南京内外的情报沈溪尽在掌握。

    “嗯。”

    沈溪微微点头,此时外边还有侍卫往里面搬箱子,箱子里都是沈溪看的书以及文房四宝,还有他撰写的部分手稿。

    此时马九进来:“大人,南京兵部派人前来,说已为您安排好住所……请移步。”

    沈溪道:“不管谁来请我换地方,一概回绝。我住在这里挺自在的,这次来办差,有什么事我自会发布命令,不需他们来献殷勤。”

    “是,大人。”马九领命而去。

    熙儿好奇地望着沈溪:“大人,此行是要捉拿什么人吗?若涉及贪赃枉法的官员,卑职随时可以集结人手……”

    沈溪看了熙儿一眼:“拘捕之事不由你负责,你只管把城内消息调查清楚,各方势力有什么反应,我需要第一时间知晓。”

    ……

    ……

    沈溪入南京城当夜,谢迁听说沈溪即将动身前往南京的消息。

    这次消息传递得很快,毕竟沈溪从新城到南京一共才走了两天,而消息他是提前一天宣布的,因此整个情报的传递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可谓神速。

    给谢迁带来消息之人是杨廷和。

    谢迁在府中书房赐见。

    杨廷和连夜前来拜访,本来谢迁以为内阁那边有什么大事,却未料竟跟江南有关。

    谢迁皱眉不已:“之厚去南京作何?或只是回京途中,路过南京城?”

    杨廷和道:“应天府八百里加急,说陛下发密旨给沈之厚……或许事情跟东南的倭人或宁王余孽有关……陛下要秋后算账!”

    “呵呵。”

    谢迁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陛下在江南时不拿人,离开月余才让之厚去南京处置,老夫怎么看不懂这中间的关节?”

    杨廷和目光热切:“所以在下才前来探寻,之厚是否提前给京城来过信?”

    谢迁脸色稍微有些不悦:“你当之厚做事前会跟老夫打招呼?老夫只知道他准备奉召回京,其余事情一概不知,这几天老夫并未收到他的信函……介夫,你这消息从何而来?”

    杨廷和回道:“乃是应天府急报。”

    谢迁摇头不已:“又非紧急军情,应天府会以八百里加急送信?难道做此事的官员不怕朝廷降罪?不会是你派去的人,走了内阁的特殊渠道吧?”

    杨廷和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边刚把沈溪的事说出来,便引起谢迁怀疑,这让他意识到其实谢迁并不是他表现出来的那般反感沈溪,很多事上,谢迁和沈溪利益相通。

    杨廷和诚恳地道:“的确是地方来报,说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南京官将人心惶惶,无心朝事,所以才发来急件询问……”

    面对杨廷和的回答,谢迁挑不出毛病,迟疑良久后才道:“因为知道之厚要回京城,所以老夫并未留心他在江南的行止……不过,既是陛下下旨,就可能跟你说的那样,跟此前平海疆和江西战后安置有关,但你说他还未至南京事情便传得沸沸扬扬……这跟之厚一贯的做事风格不像啊……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杨廷和道:“阁老,若之厚真的在江南官场掀起一场狂风巨浪,该当如何?”

    谢迁瞥了杨廷和一眼,没好气地道:“就算兴起风浪,责任也不该归到他身上,最多是遵旨而为。不过老夫坚信,事情闹不大,之厚少年老成,明事理,知进退,不会不知轻重。”

    “老夫怀疑事情之所以提前泄露,在于之厚觉得事关重大,所以故意放出风声来,让一些牵扯进去的人有所警惕,算是敲山震虎。”

    尽管谢迁以往对沈溪表现得很不屑,但此时此刻,杨廷和依然能从对方的话语中感受到浓浓的回护之意,一阵无语。

    谢迁是内阁首辅,皇帝外出时,手头权力不小,现在谢迁不想牵扯进江南之事,光靠杨廷和自己,并不足以对江南事态形成影响。

    而且最让杨廷和纠结的是,朝中有人想从中硬插一杠子,就算他不想管,也会有人逼着他行动。

    谢迁道:“介夫,有些事不能事前就以好恶来论对错,之厚行事,前因后果咱都不清楚,不能轻言阻止……”

    “你想想啊,这么多年来他有做过什么错事吗?倒是反对非议声比比皆是……今时不同往日,朝廷需要他的闯劲,激浊扬清,兴利除弊……先由得他去吧。”

    杨廷和脸色有些难看,显然不支持谢迁对沈溪的评价,更不认为沈溪是朝中“清流”。

    但他很识相,明知谢迁对沈溪态度暧昧,便不强求谢迁支持自己,随便说了一些公事便起身告辞。

    杨廷和离开后,谢迁脸上显露担忧之色,自言自语:“之厚去南京还没做什么呢,京城这边便有人找麻烦,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难道真不该让他回京城?”

    ……

    ……

    沈溪进城的第一天晚上,一切都很平静。

    没有任何动作,城内安安稳稳,很多人心里有鬼,担惊受怕一晚上,期间不断地派人外出打探消息。

    魏国公府上也是彻夜不宁,天亮后徐俌才知晓,沈溪在客栈安睡一宿,没有派人出来,城内一切如旧。

    “这小子,吓唬谁呢?”

    徐俌早晨起来很不忿,因为沈溪突然来南京,他已两天没睡好,眼袋漆黑,脸上增添了许多老年斑,看起来非常憔悴。

    徐程道:“公爷,这是大战前的宁静,切可不能掉以轻心哪。”

    徐俌没好气地道:“这是让本公时刻绷紧精神,见招拆招吗?该吓唬也吓唬了,该送礼也送了,这小子油盐不进怎么办?谁能一再忍受他的挑衅?不行,不行,本公这就去见他,必须问清楚,他来南京到底为何。”

    说话间,徐俌站起来,大有去客栈兴师问罪的意思。

    却被徐程拦了下来。

    徐程道:“公爷切莫着急,之前张永张公公在,您二人间好歹有个传话的,现在连缓冲的余地都没了,这么去不等于公开摊牌么?”

    徐俌板着脸道:“或许那小子正等着本公去呢?”

    “那就更不能去了。”

    徐程坚定地说道,“您越着急越容易中圈套……您想想啊,他到江南不是一天两天,咱该尽的礼数早尽到了,平定宁王之乱中,九华一战虽落败,但后来也算是将功补过了,要说计较,无非是以前跟倭人交易那点破事……但话又说回来,咱并未向倭人提供枪械弹药,没当逆贼,怕他作何?”

    徐俌恼火地道:“既如此,本公就该去找他。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不怕,为何要躲躲闪闪?”

    徐程叹道:“就怕公爷您去了,会招惹祸端……现在陛下在很多事上态度不明,最好是先摸清楚北方来使的底牌,再决定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徐俌这才记起来从北边还有皇帝特使,按理说这位特使的话语权比沈溪要高,毕竟这是皇帝亲自派来的钦差。

    “确定是魏彬吗?”徐俌问道。

    徐程摇摇头道:“暂且没查清楚,不过再有个三两天人就到了……或许沈大人也在等候钦差前来……现在咱们切不可自乱阵脚。”

    徐俌道:“那就任由这小子把弓拉满,到处吓唬人?”

    徐程想了想道:“不如安排南京兵部的人去见他,试探一下口风,看看他意欲何为。就算他不肯直言相告,旁敲侧击下还是可以看出一丝端倪的……这好过于咱在这里胡乱猜测,您看……”

    “好!”

    徐俌点头道,“马上安排人去会会这小子。”

    ……

    ……

    一大清早,南京兵部的人尚未到客栈,钱宁已高调来见,却被沈溪拒之门外。

    钱宁想让人知道他跟沈溪的关系,以换得他在南京城的安稳,未曾想此行非但没能如愿,还把自己置于险地。

    “沈大人不见,这可如何是好?”钱宁如丧考妣,回去路上不断地窥视左右,生怕被人盯上,直到见到前来接应的韩洛才松了口气。

    韩洛惊讶地问道:“钱大人,您不是说沈大人会庇护您吗?”

    钱宁没好气地道:“不知有些事需要避讳么?沈大人现在是众矢之的,我去请见,可能他觉得不妥,才没应允。我投靠他,得他承诺相助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就放心办事,等着将来升官发财吧。”

    韩洛目光里有些促狭的意味,对钱宁的话持怀疑态度。

    钱宁边走边问:“我交待你的事情安排妥当了吗?沈大人不住驿馆,也没到镇守衙门和南京六部走动,说明沈大人现在需要个相对清静的环境,最好是那种独门独院。现在是你我表达忠诚的时候,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当狗,也要表现出看家护院的能力,否则没谁把你当回事。”

    ……

    ……

    南京兵部尚书王倬前来客栈请见。

    对此王倬很为难,但他是通过魏国公徐俌在朝中疏通人脉,这才临老混了个兵部尚书的差事,但其实依然是给人打下手,一旦遇到事情需要他忙里忙外。

    上午客栈内很安静,王倬到门口后仔细打量一番,不明白为何沈溪有好端端的官驿不住,非要住在眼前这不起眼的小旅店。

    “尚书大人,我家大人恭候多时。”

    王倬来之前投过拜帖。

    虽然王倬跟沈溪官品一样,但地位截然不同,王倬也知自己在沈溪面前就是个下官,从未指望对方出迎。

    在马九引路下,王倬进入客栈来到二楼,在最里面那间房间见到坐在临窗书桌前看书的沈溪。

    “王尚书,久违了。”

    沈溪起身相迎,王倬连称不敢,二人在窗边坐下后寒暄一番,所言都是有关荡平倭寇的海战和此前宁王之战种种。

    王倬很谨慎,不对任何事发出结论性的评价。

    最后王倬终于说明来意:“之厚此番前来,可有要紧事?听闻你系奉诏回京途中过来转一圈的……”

    沈溪点头道:“的确如此,乃是陛下临时委命,为人臣子不敢耽搁,只能转道南京,把差事完成再北上。”

    “所为何事?”

    王倬直接发问,并不觉得有多失礼,当问出这个问题后心里反而有种解脱的释然,好像沈溪是否给出答案已不重要,他前来的差事就是把问题问出口便可。

    沈溪微笑道:“若在下说差事需要保密,不能据实以陈,是否会让王尚书你觉得不敬呢?”

    王倬避开沈溪的目光,略显尴尬:“无妨,你本就领的是皇差,不必在意别人的态度。”

    沈溪正色道:“其实王老不是外人,既是朝中多年老臣,你我又同在兵部任职,很多事不必避讳……这么说吧,陛下让在下到南京来,其实是想把南京官场好好整顿一番,借助的也是在下吏部尚书的身份。”

    王倬大感意外,问道:“不知如何个整顿法?”

    沈溪道:“无非是裁撤一些冗官冗员……过去这些年江南官场太过安逸,很多人把这里当成养老之所,陛下走一趟江南,尤其是在南京,感觉这里暮气沉沉,全无朝气,希望有一些改变,这才派在下来整顿。”

    “是这样啊……”

    王倬听了并不太相信,便在于沈溪告之的答案太过敷衍。

    沈溪再道:“宁王之战中,南京府库开销也不同寻常,陛下滞留安庆府期间发生不少事,王老该清楚吧?”

    王倬皱眉不已:“之厚说的是……粮草调配不及时?”

    沈溪微微摇头:“不仅如此,是很多事掺和在一起,陛下认为江南官场应做出改变,文官武将都该有新气象。陛下登基至今,京师官场已有根本性的转变,反而南京这边因循守旧,此番陛下来一趟亲自验证后非常失望……”

    “之厚所言倒也在理。”

    王倬想了很久才憋出这么一句。

    沈溪道:“王老前来,还有别的事情么?”

    王倬一怔,他没料到刚坐下来说了几句,沈溪便下了逐客令。他非常尴尬:“之厚,你也知现在是非常时期,老夫说一句实话……你这趟阵仗不小,城内早就盛传你是替陛下来秋后算账的。”

    沈溪笑问:“怎么涉及算账之事?”

    王倬叹道:“这不也是因你突然不同寻常地造访南京有关?朝廷平定宁王之乱,最后虽大获全胜,但过程却异常复杂,如今江南之地尚有宁王余党未能剿灭,对朝廷的威胁始终存在。”

    “圣驾在南京时或许未有清算的打算,现在远离是非之地,心有怨怼,或许想藉此宣泄一下郁闷的心情。”

    沈溪点了点头:“如果王老非要把此番陛下对南京官场的整顿当成秋后算账,也说得过去,但在下不想大动干戈,尽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如此甚好。”

    王倬连连点头,“有之厚在,想来一切无碍。之厚果真识大体啊……”言语中对沈溪有诸多恭维,王倬把沈溪捧得很高,希望沈溪能依照承诺不闹出太大风波。

    二人又交谈一番,王倬识相地起身告辞:“此番乃例行拜会,时候不早,老夫便告辞了。”

    沈溪没有挽留之意,起身相送。

    王倬很客气,谢绝沈溪下楼相送,到了房门口便转过身,匆匆离开。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