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七章 通风报信

    “抓阄?”

    在场人等听到沈溪的话后,面面相觑,在他们想来,沈溪的建议简直荒诞透顶。

    张永直接道:“沈大人,您想让谁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作何要如此麻烦,让我等来商议,甚至还要做出抓阄之举?咱们都听从您的安排还不成么?您不想去,咱家替您去便是了。”

    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张永算是第一个主动提出要去见驾并恳请朱厚照回来的人,当然张永不是傻子,他拎清了状况,在心里将得失计算一番……留下来固然不会出错,但也没有功劳可言。在这个甄选司礼监掌印的关键时刻,张永觉得自己不如放手一搏,或许到了皇帝身边能立下大功,直接进位为司礼监掌印呢?

    其他人则没有张永的觉悟,尤其是戴义和高凤等人,已经站在了权力顶层,从没打算去蔚州,辛苦不说,还容易耽误手里的差事,最可怕的是受喜怒无常的皇帝迁怒,丢掉现在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守在居庸关最符合当前的利益。

    而兵部两位侍郎陆完和王敞,从一开始就没说话,他们冷眼旁观,坐等最后的结果,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会出来主动请缨。

    沈溪问道:“如此说来,张公公愿意领下这份苦差事,去蔚州请陛下回来?”

    张永站起身,长长地叹了口气:“总要有人为此辛劳,若咱家不勇于任事,谁来担当?”

    恰在此时,小拧子从丽妃身后走了出来:“若是张公公觉得辛苦,那不妨让咱家去吧……咱家也想为陛下和沈大人分忧。”

    “啊?”

    之前谁都不争,不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蔚州请朱厚照回来,但突然间风向就变了,不但张永主动请缨,就连小拧子也出来说话,愿意承担重任。

    沈溪看了小拧子一眼,默默的点了点头。其实小拧子的态度很容易理解,现在皇帝不在,他这个受宠的近侍没了凭靠,与其留在居庸关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不如去迎接朱厚照,立功之余,还可以避免许多麻烦。

    张永和小拧子说完,全都看向沈溪,目前拥有最终决定权的人也只有深受皇帝宠幸的沈溪了。

    胡琏站出来道:“沈尚书,陛下出游身处险境,下官愿意前往劝说陛下回京……请沈尚书调遣!”

    突然间又有人出来争夺迎驾的名额,这让一些态度摇摆不定之人开始动摇起来,尤其是李兴这样有机会进入司礼监任职甚至可以争夺司礼监掌印之人,也琢磨着是否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搏一搏。

    唯有马永成老谋深算,笑眯眯地看着,一语不发。

    丽妃心中不由一阵发怵,暗忖:“沈之厚到底想做什么?这么多人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丝毫也没发现自己被沈之厚牵着鼻子走……难道从一开始,便是沈之厚精心酝酿的阴谋诡计?”

    沈溪轻叹:“本以为没人愿意领受这差事,未曾想两位公公和胡巡抚都想去,本官不好贸然决定谁去谁留下,且以本官想来,若一人前往蔚州,对劝说陛下并无多少用处,不如三位一同前往如何?”

    丽妃插嘴道:“沈大人,去一两人便可,这么多人有意义吗?陛下不是说谁想见就可以见到的!再者,大家伙儿放下手里的正事不做,于大局并无助益。”

    沈溪微微摇头:“这件事跟丽妃无关,就算有所牵连也不能这般指手画脚,毕竟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训。”

    “迎驾三人中,拧公公的职责是照顾陛下起居,陛下不在居庸关,试问他的本职工作如何完成?张公公的任务是陪同本官征伐草原,如今战事结束,不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前去面圣禀报吗?而胡巡抚,他的差事是负责军中粮草和后勤,这些怕也不是他现在应该担负的职责了!”

    沈溪的话说完,在场人全都点头,倒不是说他们赞同沈溪的观点,而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或者说,没人敢出来反驳,若说得不好,就得罪沈溪这个瘟神,他们不想正面跟沈溪起冲突。

    戴义出面道:“沈大人说得对,总需要有人办事,涉及陛下安危,哪怕放下手中的活计也是应当的……让拧公公等人前去,自然最好不过,连咱家都想抛弃一切去劝说陛下回来,国不可一日无主啊!”

    很多人都用鄙夷的目光望着戴义。

    你想去就提出来啊,在这里惺惺作态,到最后还是不肯放弃自己首席秉笔太监的殊荣,说话就跟放屁一样。

    沈溪点头:“本官本想以抓阄决定谁去蔚州,现在既然有人主动请缨,那本官也就不多做思量,还是尊重诸位的意见……事不宜迟,稍后就请三位启程前往蔚州,不知可有问题?”

    胡琏最是干练,行礼道:“下官领命!”

    随即小拧子和张苑也做出俯首听命的姿态,沈溪一摆手:“三位,本官这里先跟你们说明白,北直隶和山西地界地面不靖,有诸多叛乱人马,若陛下执意南下,诸位务必及时调动人马护驾。若陛下不肯回来,诸位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赌气放弃随行!”

    小拧子和张苑听到这话心头一紧,朱厚照的脾气他们都知道,此行祸福难料,不过从方方面面的情况看,或许祸要大过福。

    陆完开口询问:“难道不从居庸关调遣人马前去护驾?若黄河北岸的地方叛乱往蔚州蔓延,当如何是好?”

    沈溪看了周围人一眼,显然他们也担心朱厚照在蔚州遇险,当即道:“没有陛下调令,谁都不能贸然从居庸关调一兵一卒,连本官都没资格,更勿要说在座诸位。当然,护驾人马必须有,可以让钱指挥使带着人一同前去,这次陛下出事,锦衣卫责无旁贷。”

    在这个问题上,钱宁只能吃哑巴亏,就算他没有站出来主动请缨,但依然被勒令前往迎驾,而且这次干脆是沈溪直接下达命令。

    丽妃皱眉道:“沈大人亲往,难道不是最合适不过吗?”

    小拧子苦着脸道:“丽妃娘娘,您莫要为难沈大人了,陛下不在,军中上下总要有人统领,沈大人留在居庸关内,就不会有人犯上作乱,京师也能保太平……还是让咱家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去办差,最合适不过。”

    丽妃很生气,没想到小拧子再次跟她的意见相悖,觉得这小太监已彻底背叛她。

    对于小拧子来说,他的选择非常明智……我就要去蔚州护驾了,你丽妃就留在居庸关自己玩自己吧!这次短暂的分别也算不错,不然我还得继续听你的,受尽闲气。

    沈溪点头道:“既如此,事情就此定下,本官终于可以放心了。诸位回去后简单收拾,连夜出发!”

    ……

    ……

    简单的会议结束,参会者各自回去。

    小拧子、张永和胡琏都主动请缨去蔚州,丝毫也没有强迫的成分在内,所以这次会议算是比较和谐。

    各自都有各自的心思,其中最生气的要数丽妃,因为她到现在都没摸清楚沈溪的路数,如此一来沈溪做的决定对她来说就像看天书一般。

    “……娘娘,这就稀奇了,沈大人为何要这么做呢?本来他安排谁去,谁就必须动身,非要弄这么多花样作何?”

    小罗子自作聪明,回去后便一个劲儿在丽妃跟前念叨,让人心烦意乱。

    此时门口有太监进来,将小拧子整顿行装准备离开的情况告知。小拧子没有按照丽妃的吩咐来见她,显然是不打算再听从她的命令行事。

    “沈之厚别的不行,蛊惑人心倒是一把好手!”

    丽妃气恼地道,“好像谁都愿意相信他,最后倒让他赚了个好人,这其中只得罪了钱宁……对了,钱宁这狗东西不来见本宫?”

    小罗子道:“娘娘请息怒,钱指挥使要调遣锦衣卫前去蔚州护驾,估计没时间来见。沈大人规定的出发时间,是在半个时辰后,太过仓促,恐怕连整理行囊都够呛。若娘娘要见拧公公或许有可能,要不娘娘亲自去见一见?”

    丽妃怒道:“你当本宫去了,就可以见到小拧子本人?现在一切都在沈之厚管控下,本来他做事还有忌惮,现在却明确告知陛下不在,那他说明他已控制一切,居庸关内外他可以做到说一不二,谁敢站出来反对他?”

    小罗子一愣,随即觉得自己有点危险。

    以前丽妃有朱厚照撑腰,可以横着走,他这个跟班也好在大树底下乘凉,谁都不怕。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正如丽妃所言,皇帝不在没人给丽妃、钱宁这样的宠臣撑腰,沈溪想做什么基本可以肆无忌惮。

    “总算看出来了,他从开始就没打算把事情长久隐瞒,什么陛下遇险,根本是他找出来的托词,陛下怎么可能会有危险?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冒犯陛下?他分明想转移注意力,让人把目光放到蔚州,其中必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丽妃道。

    小罗子紧张地看了看左右,小声道:“娘娘,若沈大人要谋反,当如何是好?沈大人心机深沉,实在太可怕了。”

    丽妃瞪了他一眼:“若沈之厚谋反,你就等死吧!”

    小罗子吓得浑身一哆嗦,愣了一会儿才意识到丽妃是在吓唬他,不由摇头苦笑一声,退到一边去了。

    丽妃黑着脸道:“不行,不能让沈之厚处处掌握先机,他若彻底控制局面,朝廷上下都会围着他转,可惜陛下完全相信他,若陛下真遇险的话,怕是没人怀疑是他动的手脚……看看沈之厚跟谁联系,尤其是那些皇亲贵胄,若沈之厚有意置陛下于险地,必会想到皇位继承人选……”

    或许是意识到言多必失,丽妃打量着小罗子道,“杵着作何?把廖晗叫来,本宫要安排他做事!”

    ……

    ……

    当晚,小拧子、张永、胡琏和钱宁四人,在大批锦衣卫簇拥下前往蔚州,劝说朱厚照返京。

    但此时朱厚照还在蔚州卫逍遥快活,并不着急回京城,他还计划下一步到哪里去逍遥快活。

    朱厚照得到赵员的妻妾婢女,犹自不满足,准备继续在城中胡作非为,地方官府和卫所都被江彬挟持,朱厚照不需要担心会泄露身份,在蔚州城胡作非为。

    至于如今北直隶和晋、豫等地愈演愈烈的匪患问题,江彬根本不在意。

    江彬的任务就是到处找女人,让朱厚照可以在微服私访期间发泄兽欲,这次他终于体会到大权独揽的滋味,因为蔚州范围内没有敢跟他叫板。

    京城,寿宁侯府。

    一大早建昌侯张延龄便来找兄长,入了府门才知道张鹤龄尚未起床。

    张延龄赶紧让人去催促。

    张鹤龄出来时还在整理衣襟,对弟弟的突然造访有些不太适应。

    “二弟,你平时晚睡晚起,今日怎么转性了,天不亮便跑到我府上来?莫不是城中防务出了问题?”张鹤龄不解地问道。

    在他看来,就算城防出问题,也不该是张延龄来,而是城防衙门的官员或者京营将领求见。

    张延龄道:“大哥或许不知道吧,小弟刚得知,皇上跑到蔚州去了,姓沈的小子派张永、小拧子和钱宁他们去蔚州劝说皇上回京。”

    张鹤龄眉头一皱,显得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后大致问了一下情况,问道:“这些事你从何得知?”

    “这是昨天早晨发生的事情,距今已有一天时间,居庸关封锁了对外消息联络的渠道,外人以为咱那大外甥还在居庸关闹腾,谁知道人压根儿就不在……这不,姐姐派去的人还没回来么,高凤那老家伙也不往咱这边送消息,好在李兴这小子有眼力劲儿,派了快马通知京城,听说为了瞒住沈之厚费了不少脑筋。总之,现在居庸关想传出消息到京城非常困难!”张延龄道。

    张鹤龄非常震惊:“你先说清楚,陛下之前不是在养病么?怎么突然……”

    “这就要问沈之厚了,这一切都是他的杰作……大哥应该知道这小子有多狡诈,按照李兴介绍,大外甥出了张家口堡当晚就开溜,身边只带了江彬,连钱宁和一众锦衣卫都没带,只有沈之厚才知道皇上去向。沈之厚隐而不发,等到居庸关才告知少数几人,还说大外甥在蔚州遇险。这事儿暂时没法求证,不过想来有可能是沈之厚蓄意编造的谎言!”

    张延龄言之凿凿,好像一切都在他掌控中,对李兴更是毫无保留地信任。

    张鹤龄皱眉:“消息证实了吧?”

    “应该没有问题,李兴哪里有胆子骗我们?”张延龄冷笑着道,“他指望我们提拔他出任司礼监掌印一职,所以殷勤备至……现在看来,沈之厚那小子马上就会有大动作,万一他想谋逆当如何是好?”

    张鹤龄一抬手:“不可能,就算沈之厚想谋逆,也没人依附他,他不是皇室中人,又是文官,凭什么造反?他的势力没大到那种地步!”

    “那他想做什么?皇上失踪这么大的事情,他都能压下来?说什么我都不信。”张延龄气鼓鼓地道,“之前就有人猜测,可能是沈之厚在玩手段,将皇上软禁起来,现在却说皇上人在蔚州,其中肯定有阴谋……万一他想造反自己当皇帝呢?”

    张鹤龄眉头皱得越发深了:“就算他想造反,也可能是跟某个皇族合作,但陛下未有兄弟,就算先皇的兄弟也没有野心家,倒是有藩王蠢蠢欲动……但陛下能给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难道他跟旁人合作谋逆,冒天下大不韪的风险,就能得到更高的地位?”

    “谁知道他怎么想的,大哥,这件事要赶紧通知姐姐,姐姐之前还担心咱那大外甥的安危,现在有了准信,要赶紧通禀才是。”张延龄紧张地说道。

    张鹤龄打量弟弟一眼,他明白张延龄不是担心朱厚照的安危,也不是怕张太后担心,而是想借助张太后的手去做一些事。

    张鹤龄道:“既然沈之厚已对外公布陛下的情况,无论是真是假,相信很快便会有人将消息送回来,用不着你我担心。而且李兴在陛下跟前不得势,你要帮这种人,最好想想他背后是怎么谋划的,别到时候给人做了嫁衣裳!”

    “大哥,你……”

    张延龄非常难以理解,吃惊地望着兄长。

    “为兄会派人去居庸关求证,这段时间你哪儿都别去,万一京城出什么乱子,非要你我弟兄来稳定军心不可!”张鹤龄吩咐道。

    ……

    ……

    张延龄本希望直接跟张鹤龄去觐见张太后,然后借居庸关的事情做文章,让张太后下令让他接管京城乃至大明王朝的军权。

    但谁知道刚开始就在张鹤龄这里碰了壁,心里很不爽,不过却没什么办法,回到家后坐下来生闷气。

    黄玉进来道:“侯爷,豹房那位贵人又派人前来送信,说是想知道陛下的近况。”

    张延龄不耐烦地道:“她想知道,怎么不派人去居庸关,问本侯有何用?等等,她是派人来问情况的吗?”

    “侯爷,小的刚才就是这么说的……您没听清楚?”黄玉很意外,诧异地问了一句。

    张延龄冷笑着道:“这边正愁事情没法闹开,既然有人前来过问,那就告诉她,让她回去后好好宣扬一下……你也派人去城内散播消息,就说陛下在蔚州,有野心家想犯上作乱……”

    黄玉傻愣愣地问道:“侯爷,何人这么大胆,敢公然谋逆?”

    “你猪脑子吗?当然是沈之厚!”

    张延龄骂了一句,随即一摆手,“不过对外不能这么宣扬,就说有人包藏祸心,但别说是谁,让市井百姓自己去猜,只需要闹得京城人心惶惶即可。哼,本侯专门负责捣乱,沈之厚不是想把消息弹压下去吗,我就让消息传播开,看看谁吃亏!”

    黄玉似懂非懂,赶紧应声:“侯爷请放心,小人这就去安排,这回非让沈之厚身败名裂不可!”

    张延龄没好气地道:“他是否身败名裂老子不关心,老子现在就想得到军权,等他回来后最好将他当作乱臣贼子杀了,那时就没人跟我们兄弟争权夺利!”

    ……

    ……

    张延龄打着如意算盘。

    在他看来,只要将朱厚照失踪的消息传开,那朝野上下一定会非常紧张,到那时他就有资格在城中宣布更为严格的戒严令,然后军权就会因为跟张太后的亲密关系而落到他手中。

    这么算计有一定道理,因为朱祐樘就朱厚照一个儿子,若朱厚照出了状况,谁来当继承人必然要经过张太后首肯。

    朱厚照出事,张太后地位就会随之凸显,而且张延龄也知道若是自己的姐姐得知她儿子出事,该会有多紧张,到时候他就可以通过姐姐来控制军权。

    事实上情况的确如他所料,当天消息便在城内传扬开来,在战争刚过去皇帝不在京城的特殊时期,但凡有皇帝蒙难和权臣谋逆的消息,都会引爆舆论。

    张太后本来就很担心儿子的情况,城中有了消息,张太后第一时间便获悉。

    当天下午,张太后派人通知两个弟弟入宫叙话。

    张鹤龄气恼地到了建昌侯府,见面后劈头盖脸叱问:“你就这么着急把事情闹大?如今满城皆知,对你我兄弟有何好处?”

    张延龄没想到兄长会不分青红皂白责怪他,当即申辩道:“大哥,你是否太过不讲理?我这么做,不是为了咱兄弟的利益么?你想想看,皇上下落不明,姐姐最相信谁?到时候受器重的人又是谁?”

    “总归不是你我,而是沈之厚!”张鹤龄恼火地道。

    张延龄撇撇嘴:“怎么可能会便宜那小子?姐姐让咱进宫,自然是跟咱商议交接军权的大事,陛下在蔚州乃是沈之厚一家之言,指不定有什么阴谋诡计。我会跟姐姐分析一下,让她防备沈之厚,将这小子的军权给夺了,再将他下狱,拿回京城审问。”

    张鹤龄骂道:“你算盘可打得真响,也不想想,太后会在不确定陛下安危的情况下得罪领兵在外的沈之厚,让我们去夺他的军权?”

    “怎么不能?”张延龄不服气地问道。

    张鹤龄怒其不争地叱骂:“你真是没脑子,你将消息传开,等于告诉天下人,大明很可能会出现内乱,你有什么本事让军中上下都听命行事?难道太后不会想,此刻谁能稳定军心,可以出来主持大局?”

    张延龄得意地拍了拍胸脯:“当然是你我兄弟!”

    “呸!”

    张鹤龄啐了一口,“咱除了国舅爷的身份,军中从未将我们当回事,张懋那老匹夫的态度便决定一切!”

    ……

    ……

    紫禁城,永寿宫。

    张太后高坐凤座上,面色阴郁,无论张延龄说多少沈溪的坏话,她都不动声色。

    “……姐姐,现在皇上很可能遭遇不测,当务之急是将沈之厚的军权给剥夺了,他是兵部尚书,又是此番对草原用兵的副帅,拥有西北各处兵马指挥大权,居庸关的人马都听从他的号令,若他造反的话,咱们恐怕难以应付。另外,京师军权咱也该收拢起来才是……”

    张延龄一直说个不停,不过张太后基本没答话。

    张鹤龄看出端倪,也没有作声。

    许久后,等张延龄说累后,张太后才慢悠悠问道:“你们说,皇上为何要去蔚州呢?”

    张延龄重新站起来道:“姐姐,我不都说了吗?这是沈之厚的阴谋,或许皇上被他软禁了!”

    “二弟,你还是省省力气吧。”

    张鹤龄实在看不下去了,说道,“沈之厚将自己率领的征服草原的人马都留在宣府,此番跟随一起撤回居庸关的都是陛下统领的中军,沈之厚若要造反,怎会将自己的嫡系人马派驻旁处?”

    张延龄道:“这小子阴险诡诈,谁知道他怎么想的?”

    张太后神思恍惚,似乎没听到两个弟弟争论,张鹤龄请示道:“太后娘娘,现在应当早些派人请陛下回京才是。”

    张太后回过神来,看了张延龄一眼,叹道:“建昌侯,你说沈卿家要造反,怕没什么根据吧?在皇上班师回朝路上出了这么大的变故,他隐瞒一下也有道理,再者他回到居庸关后不也马上将消息告诉京师了吗?回来通禀的人说了,沈之厚已派人请皇上回京,现在一切太平,只是需要赶紧找到皇上。”

    张延龄心里一阵懊恼,坐下来不言不语。

    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沈之厚派出的是张永和小拧子两位公公,以及原本由他亲手提拔起的一个叫胡重器的人,此人挂宣府巡抚衔,在山东打响马时立下功劳,不过随陛下御驾亲征则碌碌无为。太后娘娘是否要增派人手?”

    张太后没好气地道:“哀家派人,需要你们提醒吗?早就派去了!”

    张氏兄弟对视一眼,目光中满是震惊。

    张太后又叹了口气:“你们哪,做事只顾自己,也不想想皇上的安危。皇上他太任性了,登基后倒是做了不少大事,但主要还是手下能干,也就是沈卿家能干。哀家收到沈卿家来信,他告知已提前通知谢阁老那边,希望谢阁老早一步回京稳定大局,哀家倒觉得沈卿家做事得体,你们两个……太过小人之心了吧?”

    张氏兄弟这才知道,原来沈溪还单独给张太后来了信函,告知正德皇帝的具体情况。

    “姐姐,你不会相信沈之厚那小子的胡话吧?上次我被皇上降罪,就是他在背后搞鬼!”张延龄听到这里不由怒从心头起,黑着脸问道。

    张太后道:“皇上出走,沈卿家稳定大局,把一切安排得头头是道,现在他也没马上回京城,而是等谢阁老先回京,他留在居庸关派人找皇上,这么做有什么问题吗?上次的事情,完全是你咎由自取,你暗害沈卿家不成……建昌侯,你该反思一下,沈卿家乃大明功臣,是先皇留给皇儿的擎天巨柱,你居然想谋害他。哼,皇儿没进一步治你的罪,已是看在哀家的份上,你还想如何?”

    “姐姐……”

    张延龄不甘心,想继续申辩,却被张鹤龄拉了一把,最后只能缄口不言。

    张太后继续道:“哀家已按照沈卿家的建议,通知英国公和内阁、六部衙门,让他们稳定朝局。不过现在城中突然有很多人大肆传扬这件事……也不知是何人所为,简直其心可诛!”

    张延龄突然间噤声了,若姐姐知道事情是他干的,肯定会迁怒于他。

    张鹤龄道:“太后娘娘,是否派人调查一下?”

    张太后没好气望了张延龄一眼,似乎猜到这件事跟张延龄有关,没好气地道:“你们哪,做事守住底线吧,不能过激,哀家就你们这两个弟弟,张家未来的兴衰系在你们身上,难道你们想让我们张家万劫不复吗?”

    “太后娘娘教训的是。”张鹤龄识分寸知进退,恭敬行礼。

    张太后又一摆手:“你们赶紧派人去一趟蔚州,就算不能把皇儿劝回来,也要保护他的周全。”

    “是,娘娘。”

    张鹤龄再一次行礼。

    ……

    ……

    出了皇宫,张延龄非常不爽,但一路上依然静默不语。

    一直等到了寿宁侯府,张鹤龄才打破沉默:“你也听到太后所言,现在不是跟沈之厚置气的时候,不但朝臣们全都相信沈之厚,连太后和陛下都相信他,你这么做除了笃实自己小人行径,还能作何?”

    张延龄恼火地道:“我是小人吗?有没有搞错?请问沈之厚行事光明磊落吗?”

    张鹤龄没有跟张延龄计较到底谁是小人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论证。

    张鹤龄道:“太后所说很有道理,现在既然消息已外泄……总归对陛下的安全造成威胁,那就赶紧派人去蔚州。目前北直隶和晋、豫之地有匪寇出没,若陛下继续南下,出了事你我兄弟岂会有好日子过?”

    “要派人大哥你自己派,反正我不会凑热闹。”张延龄灰心丧气地道。

    张鹤龄瞪了他一眼:“为兄自然会从京营调遣,就让宋书去吧,他跟沈之厚有些交情,此行或许有所收获。”

    张延龄冷声道:“大哥对沈之厚也太包容了吧?也不想想是谁让咱兄弟过了一段时间苦日子!”

    张鹤龄恨其不争:“你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教训?沈之厚是你随便得罪得起的吗?他现在的功劳足以封侯,之前已有消息说陛下要给他加封爵位,若他成了勋贵,你觉得咱在军中的地位能超过他?连你最后的凭仗怕是都要落后于人!”

    “那就更应该及早把他拉下马来!”张延龄怒道,“大哥去找皇上,我去对付这小子,咱们各顾各!”

    说完,张延龄头也不回出了寿宁侯府。

    “这脾气……唉!”

    张鹤龄无奈地连连摇头。

    张延龄直接回到家中,黄玉已在等候吩咐。

    “说吧,有什么消息?”张延龄怒气冲冲问道。

    黄玉道:“侯爷,有人给您送来一封信,小人没看懂,就让人把内容给誊下来,给侯爷过目……送信之人跟侯爷关系匪浅。”

    张延龄怒火中烧,骂骂咧咧道:“他娘的,有人给老子写信,老子就非要看?这算他娘的什么世道?都把自己当盘菜?”

    黄玉试着凑上前:“送信的人以前也是锦衣卫,听说追随刘公公,得罪了沈大人,他就……逃到南方去发展了。他以前也跟过侯爷您,不过那时小人可跟这样的大人物攀不上关系。”

    “谁?江顾严那小子?”

    张延龄马上就想到一个人,脱口问道。

    “对对,就是他,他说如今在南方站稳了跟脚,还说找到可以帮侯爷的方法。”黄玉道。

    张延龄咬牙切齿:“这小子,以前跟过本侯,本侯对他多有提拔,结果刘瑾那阉人得势,他便眼巴巴跑去投靠,结果如何……哼哼,纯粹是咎由自取,被沈之厚盯上,连官都没得做。怎么,他现在打算重新投奔本侯名下?”

    黄玉道:“要不侯爷您亲自看看他送来的信?”

    “拿来!”

    张延龄之前还恼恨无关人等给他写信,但在知道是江栎唯送来的信,顿时多了几分兴趣。

    等看过信函内容,张延龄将信往地上一丢:“果然不识相,以为他是谁呢?本侯稀罕用他?”

    黄玉弯腰将信捡起来:“侯爷,听这位江大人信里表露的意思,应该是跟南边的倭寇有了联系,想找一些东洋人来京城,为侯爷除掉沈大人……此人不正是侯爷急需的人才?”

    张延龄没吱声,似乎并不想就此宽宥江栎唯。

    黄玉又道:“倭人的关系,咱一直没有,听说这两年倭人在沿海一带肆虐,他们手头有生意有门路,还有大批杀手,若能调用一下的话,会是难得的助力。”

    张延龄骂道:“他娘的,让本侯去跟一群贼寇合作?本侯乃大明国舅,那些倭寇是大明的敌人。”

    黄玉笑道:“银子面前不分敌我,再者他们都是东洋人,在中土没有人脉,还能危害大明江山社稷不成?跟这些人做买卖大赚特赚,侯爷您不是担心京城的买卖,以后沈大人回来后生意难做么?这不就有新门路送上门来了?”

    “唉!”

    张延龄叹了口气,对黄玉所言有几分动心,嘴上嘀咕道,“若是其他途径联系上这些人倒也不错,关键是江顾严吃里扒外惯了,现在他还被沈之厚盯着,若本侯跟他合作,沈之厚非把注意力转到本侯身上不可。”

    “最好咱通风报信,让沈之厚把江顾严给杀了,倭人的关系由我们来继承,这才是做买卖的正途!”

    。着笔中文网m.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