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一章 前途不可限量

    沈溪在宁化开文学馆蒙学班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但惠娘和周氏仍然担心沈溪过不了府城首屈一指的名师冯先生的考核,带沈溪去拜师之前,先行送去了厚礼。

    冯先生同意考核沈溪的学问,但表示如果达不到他的要求,一样会拒绝,之后沈明钧夫妇忐忑不安地带着沈溪到了“学而学塾”。

    冯先生名叫冯逐,字话齐,四十出头,给人的印象并无苍老之感,也无严谨治学老学究的作派。他一袭蓝衫负手而立,颇有长者威仪,板起的面孔让人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沈明钧恭恭敬敬地递上名帖和拜师帖,冯话齐示意让夫妇俩站到一边,转而看着矮的沈溪,声音中带着几分严厉:“读书人腰板要挺直,头抬起来。”

    话得干净简练,并没有老学究子曰诗云出口成章的深奥,全是简单质朴的白话。沈溪有些无所适从,面对老师不是应该弓着身子表示谦卑吗?昂首挺胸算是个什么事儿儿?

    见沈溪愣住,周氏赶紧提醒:“憨娃儿,快挺起胸,抬起头。”

    沈溪只好照做,目光正好与冯先生审视的视线碰撞。不过听从吩咐,他并没有转过头,与冯先生对视了一会儿。

    “不错,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样子。”

    冯话齐收回视线,满意地了头,将负在身后的双手亮了出来,原来这会儿他手上提着把戒尺。

    沈溪心想,就算冯话齐再严厉,也不能到见面就打的地步吧?

    冯话齐问过沈明钧关于沈溪读书的时间还有开蒙所学的书籍,沈明钧不太懂,最后冯话齐问沈溪:“你读书一年有余,读了什么书?”

    沈溪恭敬回答:“回先生,读了《论语》。”

    “哦,算算时间,一年也该学了全篇,还有别的吗?”

    沈溪想了想,回答:“先生教过《孟子》其中几篇。”

    “哦?”

    冯话齐略微惊讶,“学了全篇《论语》,正该学释义,却转而教你们《孟子》,【【【【,m.▽.co∧m这先生未免有些太过着急了。你且讲你所学的《孟子》,背上一篇来听听。”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沈溪依言背了,却是《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这一篇篇幅很长,沈溪背的时候几乎没有停顿,吐字清晰,朗朗动听。

    待沈溪背过之后,冯话齐满意地了头:“意思懂吗?”

    沈溪不敢表现得太卓越,没有丝毫迟疑便回答:“先生尚未教授。”

    冯话齐略微颔首,转身来到案桌前,招呼一声:“过来,把你刚才背的写下来,能写多少是多少。”

    沈溪走上前,按照冯话齐的吩咐把他背诵的内容逐字写下来,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没有写得太快,也没有写得太好,字体只能是中规中矩,下笔略带无力,但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已经非常难得。

    写了大约一刻钟,沈溪已经写下了大约两百个字,冯话齐摆了摆手:“不用写了,这学生,我收下了。”

    沈明钧和周氏喜出望外,赶紧过来道谢,让沈溪拜师敬茶,而后将束脩奉上。待拜师礼节过了,冯话齐道:“此子甚为聪慧,我打算让他直接随蒙学三年的学生同读,二位不会有何意见吧?”

    沈明钧和周氏大概听明白了这是准备让沈溪“跳级”,对于家长来,肯定是希望孩子能更早接触到高深些的知识,当然不会反对。

    冯话齐没有让沈溪马上入学读书,而是让他回家准备一下,等明天一早再来学塾。

    拜师顺利,周氏非常开心,回到药铺后一直跟惠娘拜师的细节。

    惠娘边配药边笑盈盈听着,到一半周氏突然发觉哪里不对,看着沈溪问道:“憨娃儿,先生让你默写东西,为何写了没多久就让你停下了?”

    沈溪随口回答:“大约先生觉得篇幅太长,写一段就可以了吧。”

    “这先生也太投机取巧了,既然背都背了,就干脆写完呗。居然还让你跟着蒙学三年的娃子一起读书,回头你跟不上进度怎么办?”周氏嘴里又开始抱怨。

    沈溪道:“娘,您要是觉得不妥,先前为何不提?”

    “这不是想让你早些有出息吗?跟着那些大一儿的孩子一起上学,以后他们十五六岁考秀才,你十二三岁就能去,多好?”

    周氏脸上挂着笑容,好像在憧憬沈溪年少有为。

    惠娘笑着道:“姐姐,这事儿不能操之过急,若是拔苗助长,反倒会害了郎。不过,这些都要看先生如何安排了,就怕郎跟不上进度,进而厌倦上学。”

    “他要是不认真学,看我不打他……憨娃儿,以后认真听讲知道吗?不懂的就问先生,我最担心这府城的先生不认真教……哎呀,不行不行,回头再送些礼过去,礼多人不怪嘛……”

    第二天一大早,沈明钧送沈溪去学塾读书。

    学塾离家不远,走两条街就到了。等到了地方,冯话齐亲自带沈溪到教室。

    或许是实行精英化教育的原因,冯话齐的学塾比之宁化苏云钟的学塾许多,这样一来学生就不用分开读书了,全部人都挤在一个大房子里,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在不同区域,一部分学生面南而坐,另一部分学生面北而坐。

    跟苏云钟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不同,冯话齐把学生分得更为细致。

    沈溪所在的是第三列,这一列依旧属于初蒙学的层次,需要面南而坐,前后跟他差不多程度的学生有十几个,岁数都比他大上两三岁。对于孩童来,一岁光景都能长不个头,沈溪在这列人中身高最矮,但他的座位却落在最后。当然,如果换个方向,那他就是第一排了。

    上课钟声敲响,冯话齐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沈溪的课本发下来,除了之前沈溪学过的《论语》上下篇,还有《中庸》和《大学》,但没有《孟子》。

    冯话齐先让面北而坐的学生温习功课,他坐到了南边,开始教授那些初蒙学的学生读《论语》,目前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学到了《论语》第七篇《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他念一遍然后让学生跟着念,连续念两遍后便停了下来,让学生自行默诵。

    随后,冯话齐便开始教年龄较大的学生,其中就包括插班生沈溪。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教于国……”

    这回却是从《大学》中段开始教起。

    若沈溪不知道《大学》的内容,听冯话齐诵读肯定会云里雾里,恐怕连这一段话在书里哪个位置都找不到。但沈溪对于《大学》早就了然于胸,很快便翻到冯话齐教授的这一页,跟着念诵。

    等念完两遍,冯话齐简单介绍了这段话的意思,便让学生自己默诵,然后走到教室的北边,开始教导其他年龄段的学生。

    沈溪心思没放在背书上,侧耳细细听了一下,不得不承认冯话齐的教育生平很高,他对明年要参加童生试的学生讲述的《中庸章句集著》深从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准确释义还交代了应对科举应试的办法,随后默诵了一篇去年乡试和《中庸》有关的一篇时文,以加深学生的了解。

    等下午放学,冯话齐把沈溪留了下来,稍微交待:“你若不懂,可问同窗。”

    “是,先生,学生记下了。”

    沈溪在苏云钟那里读书养成的习惯,凡是先生的他应着就是,但并不一定就会遵循,毕竟比起所谓的同窗,他的程度要高许多。

    冯话齐不知沈溪的习惯,头道:“你且将今日所学,背来与我听听。”

    沈溪一时间不知如何应对。要这冯话齐,有先生的威仪,但无先生的架子,在他们这些学生面前也是平易近人,自称的是“我”。但若学生上课偷懒,惩罚起来却是毫不客气,属于那种刚柔并济的类型。

    现在才是沈溪上学第一天,冯话齐就要考他学问,照理他之前应该未接触过《大学》,稍微不合情理的表现,都会让冯话齐有所怀疑。

    “怎么,一段都背不出?”

    冯话齐的脸色冷了下来。

    沈溪真怕挨打,痛倒没什么,面子上挂不住,于是他干脆把冯话齐白天教的内容原原本本背了出来,冯话齐听过后非常满意,但不出沈溪所料脸上浮起一抹疑色:“你之前的先生,曾教过你这些?”

    “回先生的话,宁化沈家原本也是书香门第,家里藏书甚众,这些内容是我自学的。”沈溪信口胡诌。

    冯话齐笑着头:“果然聪慧伶俐,不负我望……好好读书,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

    ps:第二章送上!

    啊啊啊啊啊,天子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码字速度,这章删删改改,足足写了五个多时……

    不过天子会遵守诺言,赶紧码字,争取1之前送出第三章,请大家继续收藏、打赏和推荐票支持哦!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