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越见姜盛如此冷淡,知道自己助董为虐的行为为姜盛所不喜,但至少姜盛没有把话说死,王越还是有机会的,于是就不再强求。
姜盛回到未央宫之后没多大会儿,王允、士孙瑞等人再次入宫来拜见献帝。
王允见姜盛也在,拱手道:“董卓覆灭,子诚居功至伟啊!”
还没等姜盛答话,献帝道:“若是没有王司徒的周密部署,岂会有今日之大胜?右将军亲自出手,也是锦上添花!”
姜盛一听这话,心凉了半截,尼玛,刘协你吃错药了?要不是我姜盛和六钗出手,今日能否除掉董卓还是未知数呢!
王允道:“皇上,董卓已死,还请皇上还政,主持大局!”
献帝听了这话,面露为难之色,这几年他一直得过且过,哪里接触过政事?现在主持大局,他怎么主持?
“朕对朝政荒废已久,实不知从何做起。不知王司徒有何高见?”
王允道:“现在紧要的是要做三件事:一是清除董卓余党,抄没郿坞;二是收编长安诸军,重整兵马;三是及时任命缺位朝臣,为主分忧!”
献帝听了连连点头,说道:“右将军统军有方,这前两件事可交由右将军去做,这第三件事嘛,就劳烦王司徒荐才。”
王允道:“皇上,清除董卓余党并非军务,乃老臣分内之事,老臣岂敢让他人代劳?”
姜盛暗骂,王允这家伙根本就是在夺权,借机清除异己,但又不好跟王允当面争权。
献帝问姜盛道:“右将军,你认为如何?”
“回皇上,末将并无异议。”
“好,此番剿除国贼,王司徒运筹帷幄,功不可没,朕素闻王司徒忠义无双,勤勉秉政,就由王司徒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冀州牧、右将军姜盛为大汉征战多年,今又诛杀董卓,劳苦功高,特拜姜盛为太尉,总领军事。你二人一文一武,一定通力协作,匡扶社稷,不要辜负了朕的厚望。”
姜盛和王允连忙谢恩:“谢皇上恩典!臣定不负皇上所望。”
献帝自小就生活在权臣专权的环境中,现在给了他主政的机会,他却没有把握,还是把权力交了出来。
姜盛来自后世,对于家天下并不认同,但生活在这个时代了,还是入境随俗,加上公主的原因,姜盛还是愿意帮助献帝执掌政权的,可献帝竟然把皇权一把推开了,姜盛也不便多言,就做好自己的事吧。
姜盛派人通知甄俨的时候,甄俨才松了一口气,他查了一夜也没有找到姜盛,待知道姜盛去了皇宫之后,他感到大为羞愧,亏他还在姜盛手底下当了这么多年的情报头子,竟然关键时刻掉链子。好在姜盛安全,要不然他甄俨可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按照分工,重整长安的兵马是姜盛的首要任务,好在董卓兵马中有很大一部分将士都是原来南军和北军的人,姜盛首先从他们入手,这些人大多是低级军官和士卒,董卓主不主政跟他们影响不大。
城中的兵马除了宫中禁卫外,只有不到五千的南军,姜盛凭借太尉的职权和以往的影响力,很快掌握了这批人马,但坏消息还是传来了,董卓的女婿牛辅率军一万正在向长安城进发,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
长安城中乱成一团,战乱还未发生,城中已经混乱,姜盛暗暗摇头,这就是董卓掌握的长安城吗?
王允已经开始清理董卓安插在三公九卿府上的各级官员,一时间弄的鸡飞狗跳,现在长安百姓人心惶惶,有些人家已经举家迁出了长安,姜盛在组织人员募集守城物资的时候,效果很不理想。
牛辅久在长安,熟悉城中的一切,严防死守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守城物资募集多少跟事态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姜盛又在琢磨随行的六钗来。
“姜九钗”是童琳从越女营中精挑细选挑出来的精英,对于暗杀这个活儿来说并不陌生,四钗俞湘尤其突出,前几天姜盛让他冒充貂蝉去董卓府就是看中了俞湘的过硬技艺,这一次,也不例外。
四钗和五钗自去准备不提,且说姜盛把长安城中所有能调用的兵马都聚集到城南军营的校场。
“诸位将士,今董贼已除,国运好转,正是诸位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各级军官空缺很多,就看各位能不能奋勇杀敌了!现在董贼余孽牛辅正挥军进犯长安城,各位该怎么做不用我说了吧?”
众将士都是默不作声,显然毫无战心,姜盛很是无奈,随即说道:“好,各位没有意见,那就随我守城吧!多了我也不说,唯有六个字:进者赏、退者杀!现在我安排防务,长水营八百人负责北城,步兵营一千人负责东城,越骑营八百人负责西城,城门营一千人负责南城和城中治安,其余兵马随我迎战牛辅!此战乃是平乱后首战,你们的命运和前程都在这里了!出发!”
那些被姜盛临时任命的校尉们齐声表态:“人在城在,城亡人亡!绝不负太尉所望!”
负责人都已经表态了,普通兵卒就跟着干吧,大家其实也都知道,南军各级军官都被董卓换掉了,剩下的军官在董卓死后就被士孙瑞给清理了,那么多的位子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现在就是机会了。
姜盛简短的战前动员让大家又有了盼头,毕竟姜盛现在是太尉,主管南北两军,提拔还不是姜盛一句话的事?
大家受领任务后就各自奔赴阵地了,姜盛让城头插满旌旗,在城头女